城市建設,規劃先行。在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中,以“構建一張藍圖、搭建一個平臺”為核心內容的“多規合一”是重要的基礎工作。
從溫州市規劃局獲悉,經過兩年多醞釀,我市已完成“多規合一”協調規劃編制,初步實現“一張藍圖”;全市“多規合一”業務協同平臺也于昨日(11月12日)上線試運行,初步實現各部門規劃共享共用。
推進“多規合一”工作,旨在解決各類規劃自成體系、內容沖突、缺乏銜接等問題。“多規合一”的主要工作包括構建“一張藍圖”,建立一個統一的空間規劃體系;搭建“一個平臺”,實現部門間的業務共商、空間共管。
根據溫州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方案要求,溫州要構建以“多規合一”的一張藍圖為基礎的城市空間治理體系,實現以“多規合一”業務協同平臺為基礎的多部門聯動、各部門項目在線協商機制,從而統籌各類規劃,提高項目前期策劃效率,助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,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。
“一張藍圖”繪就
已協調九千多個規劃差異
從2016年開始,市規劃局牽頭“一張藍圖”協調規劃編制工作。經過兩年的努力,目前已基本完成“多規合一”規劃編制,劃定三區(適建區、限建區、禁建區)三線(城鎮開發邊界、生態保護紅線、永久基本農田紅線),為經濟安全、糧食安全、生態安全、環境安全提供保障,初步實現“一張藍圖”的目標。
建立統一的空間規劃體系,是“一張藍圖”的整體框架。市規劃局牽頭發改、國土、環保等8個部門,梳理規劃目錄,制定了包括十三五規劃、城市總體規劃、土地利用規劃等多個與空間資源相關的規劃目錄,初步搭建完成整體框架。
協調不同規劃之間的差異,是“一張藍圖”的必經之路。通過整合市級部門各類空間規劃成果,規劃部門統一坐標體系和用地分類標準,一共找出11280個差異斑塊。通過 “多規合一”市級部門聯席會議制度,據統計,在部門層級上已經協調解決80%以上、9000多個差異圖斑;剩余2000多個差異斑塊,已明確協調意見,待下一輪各部門規劃調整時予以解決。
劃定空間底線,是“一張藍圖”的核心內容。在協調差異矛盾的基礎上,市規劃局統籌各部門對空間的不同管控要求,建立了覆蓋市區的空間管制體系,劃定城鎮開發邊界,解決了哪里可以集中建設的問題;劃定生態保護紅線、永久基本農田紅線,解決了哪里不可建的問題。
“一個平臺”建成
各部門規劃可以共享共用
根據國家、省、市的審批改革任務要求,今年9月以來,市規劃局開始建設“多規合一”業務協同平臺。前日,全市“多規合一”業務協同平臺投入試運行,“多規合一”信息系統和項目策劃生成系統同步投入使用。這是“多規合一”工作的關鍵進展,可大大提速審批改革。
“多規合一”信息系統,是一個涵蓋各部門數據、面向各部門開放的信息平臺,實現各部門規劃共享共用,從而實現輔助審批決策。
該系統涵蓋一個“多規合一”數據庫和五大功能。
一個數據庫,是將現狀基礎數據、各部門規劃成果、差異協調成果和“三區三線”等內容,統一錄入“多規合一”業務協同平臺。
五大功能,是指成果共享展示、規劃決策支持、合規性審查、規劃輔助編制和統一運維管理。這從技術上滿足了各個部門對規劃成果的專題瀏覽、分屏對比、統計分析等基本需求,同時提供了具體項目地塊的合規性審查報告、智能選址等輔助性功能模塊。
通過該信息系統,一鍵完成重大項目擬選位置的“項目體檢”就可順利實現,從而加速重大項目落地。
項目策劃生成系統,主要是將項目儲備庫的項目經平臺在線征集各部門意見,變線下開會為線上協商,形成符合“多規”審核要求、集成項目建設條件的項目實施庫,對接建設工程審批管理系統,最終實現審批提速。
下一步,市規劃局將繼續為平臺的運維做好保障工作,加強與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和發改、國土等相關部門內部業務平臺對接,確保高質量建成以“多規合一”為基礎的城市空間治理體系,助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目標,并在實現市區“一張藍圖”的基礎上,推進市域一張圖的建設。